发现 > 资讯

西湖大学成立大会举行 杨振宁等诺奖得主出席

2018年10月20日上午,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此诞生了!

· · ·

1111.jpg?x-oss-process=style/w10

2018年10月20日上午,西湖大学成立大会在杭州举行,标志着新中国历史上第一所由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就此诞生了!

大会现场,全国高校设置评议委员会主任,教育部原党组副书记、副部长杜玉波宣读教育部贺辞,教育部对西湖大学的正式成立表示热烈的祝贺和衷心的祝愿。贺辞指出,西湖大学的创办,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史上的一件大事,开创了中国高等教育改革发展之先河,对新时代中国高等教育办学体制改革创新具有重要意义。

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发表题为《磨砺以须,倍道而进》的致辞,分别以西湖之梦、西湖之始、西湖之路、西湖之幸四个篇章,描绘了西湖大学的定位和目标,即努力成为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探索者、拔尖创新人才培养的摇篮、世界前沿科学技术的引领者以及国际化的高等学府。他在致辞中讲述了西湖大学的筹建之路和先期成果,包括校园规划、师资引进、人才培养、制度建设以及资金筹措等;指出了西湖大学建成世界一流大学面临的挑战,并表示西湖大学将虚心向海内外兄弟院校学习,借鉴世界优秀大学成熟的经验,进行人才培养模式、科技评价标准和现代大学管理机制的探索。

同时,施一公在致辞中表达了西湖大学对党和国家、社会各界的感恩和祝福。最后,他表示:“西湖大学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也完全属于社会和人民大众。我们期待,十年、二十年之后,西湖大学将作为一所世界瞩目的新型研究型大学,用自己的方式为世界文明和人类进步做出重要贡献!西湖已至,未来可期!”

微信图片_20181020093821.jpg?x-oss-process=style/w10

西湖大学作为一所社会力量举办、国家重点支持的新型高校,以浙江西湖高等研究院为前身和依托创办,自2015年3月筹办以来,就按照“高起点、小而精、研究型”的办学定位,以博士研究生培育为起点,致力于高等教育和学术研究,培养复合型拔尖创新人才。

目前,西湖大学在制度设计、校园规划、师资组建、人才培养、科学研究等方面,已经取得了阶段性成果。制度设计方面,建立了董事会领导下的校长负责制,成立了西湖大学党委,秉持教师治学、行政理校、学术导向决定行政服务的治校方针,制定了一系列符合国情而又与国际接轨的规章制度;校园规划方面,云栖校区基本满足了大学前三年发展所需的科研、教学、办公和生活用房,云谷校园已于今年4月开工建设,一期用地面积约1495亩,预计于2021年底交付使用;师资组建方面,先后引进了仇旻、许田、Alexey Kavokin等讲席教授全职加入西湖大学,通过8次全球人才招聘,从5000余名申请者中,选聘了68名PI(独立实验室负责人、博士生导师);人才培养方面,采取与复旦大学、浙江大学联合培养的模式,共录取西湖一期、西湖二期博士研究生139人,2019年博士生招生工作也在有序进行中;科学研究方面,前期优先建设理学、医学、工学3个学科门类,初步建成了生物医学新技术平台、实验动物中心、理化公共实验平台、先进微纳加工与测试平台等4个校级科研公共平台。

成立大会上,浙江省委书记车俊、杭州市委书记周江勇讲话,圣路易斯华盛顿大学校长Mark Wrighton,香港科技大学校长史维,清华大学党委常务副书记、副校长姜胜耀,北京大学校长林建华分别致辞。

施一公:筹建西湖大学是我这辈子最想做的事

韩启德、袁家军、杜玉波、杨振宁、施一公共同为西湖大学揭牌。

在感恩致谢环节,一段精心制作的视频向党和国家各级政府、海内外院校和研究机构、西湖大学捐赠人、支持西湖大学筹建的各界人士表达了感谢。西湖大学校长施一公、西湖教育基金会执行秘书长刘旻昊及教职工、学生代表等,向董建岳(万达集团董事长王健林代表)、叶庆均、杨国强、张磊、陈一丹、陈越光、秦英林、徐益明、郭孔丞等9位创始捐赠人代表赠送建校首日封。陈越光作为捐赠人代表,向西湖大学的全体师生表达敬意和谢意:感谢西湖大学和西湖教育基金会为捐赠人们搭建了一个寄托梦想、成就教育事业的一流科教平台。希望西湖大学将在时间的长河中行稳致远,西湖大学的捐款人也会在历史的长廊里代际相传。

参加西湖大学成立大会的还有浙江省、杭州市、西湖区各级领导,国内外院校和研究机构代表、西湖大学董事会成员、顾问委员会成员,学术咨询委员会代表、西湖教育基金会理事会成员、捐赠人代表,前期参加西湖大学筹建工作的人士以及西湖大学全体师生员工。

大会期间,西湖大学还将举行西湖高等教育论坛、2018WE论坛、西湖大学第一届董事会第二次会议、西湖大学顾问委员会第二次会议等活动。其中,西湖高等教育论坛邀请近50位海内外知名高校校长和代表,围绕大学在全球化进程中面临的挑战、大学在科技进步前沿发挥的作用等议题展开讨论。2018WE论坛以“面向未来,挑战与机遇”为主题,邀请诺贝尔奖得主James D. Watson、Jean-Marie Lehn、Brian Kobilka、Fraser Stoddart等知名科学家,以及产业界、金融界的企业家和投资人等,共同探讨如何通过前沿科技的应用推动产业升级,改变人们未来的生活。

西湖大学为梦想而生,为建设新型高水平研究型大学而生,为国家的科技进步和人才培养而生,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而生。西湖大学成立大会的举行,标志着该校将在新的起点上逐梦前行,承载着一代人的理想与希翼,以求知探索为己任、以厚德担当为根本,围绕聚集一流师资、打造一流学科、培育一流人才、产出一流成果的奋斗目标,带着国家、政府、社会各界和全体师生员工的期望扬帆远航,向着世界一流的新型研究型大学努力奋进。

为了这一天,施一公准备了3年有余。

2015年3月11日,施一公与陈十一、潘建伟、饶毅、钱颖一、张辉、王坚等7人正式向国家领导人提交了《关于试点创建新型民办研究型大学的建议》,并获得批示支持。2018年2月14日,教育部正式批复同意浙江省设立西湖大学。此后,施一公当选为西湖大学校长。

他说,西湖大学是中国高等教育改革的一次探索。

以前民办教育以职业技术教育为主,谈不上追赶国际水平,而施一公希望创建一所国家支持的民办研究型大学,不为大学创收,而是希望为在中国的土地上创建有望在相对较短的时间内成为世界一流的小型研究型大学。

施一公发表讲话。主办方供图

“大学之大,不在大楼之大,而在大师之大。”施一公在成立大会上的这一句话,掷地有声。他认为,中国要创建世界一流大学,不仅要引进一流的教授队伍,还要为他们创造培养人才、进行尖端科学研究的“软环境”。

而如今,西湖大学由基金会筹集社会资源的办学模式和“教授治校”的理念无疑是施一公迈向目标的第一步。

“职业的行政服务使教师免于事务性工作的繁文缛节,高效的科研平台保障了尖端科学研究的顺利进行。”施一公说,目前该校来自13个国家的68位优秀科学家教师已投入到物理、化学、工程、信息、生物、基础医学等学科的建设和研究中,这是西湖大学在管理体制上为他们构建的“桃花源”。

此外,在学术体系评价上,施一公也有自己的考量。“现在的学术评价体系过于看重各种数字,包括论文数量和影响因子,这不是没有意义,但过于强调则会被带入到一条狭窄的道路。而研究本身是否处在科技前沿,却被忽视了。”

基于此,西湖大学摒弃了传统的学术评价体系,对每位科学家的学术评价主要看其研究是否剑指相关领域的最前沿以及实质性进展。“我希望,西湖大学能成为一个学生、学者的‘家园’,科学家们能在这里心无旁骛地做研究,学生们也能在这里实现自己的梦想。”

施一公心目中关于西湖大学的定位有高瞻远瞩的一面,也有温情、柔软的一角,而万变不离其宗的,是为社会培养拔尖人才的任务。

谈及成立大会上“将于2022年小规模培养本科生”的决定,他坦言,这也是着眼于高校和社会需求。

“西湖大学来自于社会,服务于社会,也完全属于社会和人民大众,它的发展,也必将受社会的牵动。”他表示,今后十年,学校将聚焦理学、医学、工学三个学科门类,实质推动跨学科交叉,为世界和人类探索未知、开创未来。

领取2天会员.jpg

来源:科学网

版权及免责声明:本网站所有文章除标明原创外,均来自网络。登载本文的目的为传播行业信息,内容仅供参考,如有侵权请联系答魔删除。文章版权归原作者及原出处所有。本网拥有对此声明的最终解释权。


分享:

全部评论 ( 0 )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