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9-27 01:21:43
AUC、Cmax、Tmax 与制剂之间的关联?最近在看生物等效性的书籍时,想把AUC、Cmax和Tmax与制剂处方工艺之间进行关联。想请坛子里的前辈们一起讨论讨论,如果发生以下的情况导致的自制制剂与参比制剂不等效,应从哪些方面着手调整制剂的处方与工艺?谢谢!情况1:AUC和Cmax不变,Tmax变大或者变小。应如何调整?情况2:AUC和Tmax不变,Cmax变大或变小。应如何调整? 情况3:Tmax和Cmax不变,AUC变大或变小。应如何调整? |
Cmax和Tmax是相互影响的,Cmax变化了Tmax一定也跟着变化,所以情况1和情况2在BE时一般不会出现。确实,BE时最不容易等效的是Cmax。AUC一般不会不等效性,但也会出现,比如受试制剂在胃肠道内没有完全崩解。BE研究的是受试和参比的吸收速度和程度,Cmax和吸收速度相关,对应的是安全性指标,体外与制剂的溶出速率有关;AUC和吸收程度有关,对应的是有效性指标,体外与制剂的溶出程度有关。 |
我认为还是具体问题具体分析吧,从剂型、API体内吸收情况、API理化性质、产品溶出(溶出机理,溶出快慢程度)、包材(液体制剂考虑的更多一点)、临床方案(给药方案、取样点等)几个方面考虑应该是可以找到一些AUC Cmax Tmax不同的原因。 |
题目比较大,感觉没那么简单。举个例子来说,单室口服药,AUC,tmax,Cmax相关的,tmax和cmax反映制剂的吸收速度和程度。三者之间关系还跟消除常数有关,对于给定一个药物,其消除常数还跟机体状态有关。假设k不变,AUC和Cmax不变,tmax也不应该有啥变化。其他类似。比如这种药物没有完全释放出来,AUC理论应该降低,如果tmax不变,cmax应该下降。 |
假设其他因素均满足要求,只从制剂释放角度分析个人感觉应先搞清楚以下问题:1)药物性质,药物的吸收是药物溶出速度限制还是肠道渗透限制,对于bcs3类药,由于溶解度高,胃内一般可以以分子态存在,到肠道中直接吸收,这时增加制剂释放或溶出基本没有效果,因为其限速步骤是渗透。对于bcs2类药,药物到达肠道的形态包括分子态和药物颗粒,分子态被快速吸收,药物颗粒来不及溶出足够的分子态药物而降低其吸收,成为吸收的限速步骤,此时增加药物的溶出速度将提高其生物利用度,比如固体分散(分子态药物)或减小粒径(增加药物分子溶出)。2)药物胃排空时间,胃排空时间越长,药物在胃中滞留时间越长,那么其到达吸收位点(肠道)的时间就越长,当然胃排空不是一下子的事情,他是以一定的速度排空的,可能每次排空3~5ml内容物,对于速释制剂,其在胃内的15~30分钟的溶出差异相对与后续的2~3小时的吸收是不显著的,而较长时间的差异将影响吸收,很多上市制剂胶囊或片改剂型为冲剂或口崩片,生物等效也是这个道理,当然保证制剂在这30分钟能溶出或崩解成与参比制剂类似的情况是很关键的,因为这涉及到入肠道后药物的溶出或药物与肠道的吸收面积。
|
提问时间: | 2024-09-27 |
浏览量: | 4160 |
最近回答: | 2024-09-27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