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15 05:22:24

API和起始物料的方法不一致,要不要继续考虑起始物料这些未知杂质的去向?

各位前辈好,有个问题想请教一下大家。起始物料的单个未知杂质限度我们一般定为不大于0.2%,API的单个未知杂质都是按照ICH 3A定为不大于0.10%,

我的问题是:我们起始物料的检测方法和后面的中间体,API的方法不一致,前提是我们已经分析,起始物料里面的特定杂质不会跟随API的合成过程发生反应,所以起始物料的里面的特定杂质,我们打算用起始物料的方法直接检测中间体和API来监控杂质的去向和清除过程。但是起始物料里面的单个未知杂质要怎么监控呢他的去向呢,请各位前辈给我点思路?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比如说我们的API有三个中间体,但是中间体的分析方法又不一致,那么中间体1的杂质我们不在中间体2,和中间体3中控制,而是作为特定杂质直接定在API的质量标准中,在API中控制,请问这样可以吗?我感觉似乎这样风险大一点,没有中间监控,直接在成品中控制,万一不合格有的返工。同样,假如中间体I和中间体II的方法不一致,单个杂质比如定为不大于0.2%,后续要怎么继续监控?请大家多给点建议。不甚感激

回答 0 评论
您已邀请来回答问题
药物制剂×

4个回答

应该在中间体检测,如果参与反应,要继续跟踪反应后衍生的杂质。如果不参与反应,也要有具体的证明,在那一步以后,低于报告限。

2017-05-15 06:41:32

1、起始物料、中间体中的杂质大于0.1%的要么定性研究,要么研究去向。

2、未知杂质的去向研究比较复杂的,如果未知杂质参与反应的话,就很难知道去向了(所以API杂质研究的方法最好进行全梯度、不同原理分离方法研究;单也不可能把所有杂质都研究清楚,事情都是相对的,没有100%完美);如果不参与反应最好在后一步用和前一步同样的方法研究杂质去向,当然检测或者放行标准的方法可以不一致。

3、总之研究是要做的,具体方法是要不同情况不同分析的。


2017-05-15 06:46:21

1)起始物料里的未知杂质定多少其实主要还是要考虑制程的移除效果。

2)针对起始物料中的比较大或相当大的杂质必须要进行研究,多收集不同厂家的样品,结合各自的工艺,考虑可能的残留杂质对于后续制程的影响。

3)重点关注低限度杂质,如GTI,一类溶残,重金属等。

4)对于未知杂质,由于较小(0.1,0.2,0.3)尝试研究。若没办法继续,那也没办法,首先还是要考虑最后API是否合格即可。

5)起始物料中单杂定0.2%甚至更高,只是会增加最后成品中杂质超标的可能性,注意只是可能性,而不是一定,自行根据后续制程以及研究的费用等评估该风险是否可以接受。

6)若起始物料与API中间步骤较多,则风险小些,若只有1~2步,则需要慎重考虑。

7)针对中间体中的杂质不做管控,只在最后API中检测,个人认为不合适。

8)法规推荐impurity profile的建立,我们需要了解各杂质的来龙去脉,在哪一步被移除,移除效果是多少,然后针对该杂质设定限度。若都是在最后API中管控,哪还有什么杂质研究呢。

9)若是中1中有个杂质A0.2%在后续制程中变成了中3做中4中变成了杂质B,你还在API方法中去管控它,是否妥当?若是杂质B刚好极性很小,API方法中没办法测试出怎么办?当然这跟分析方法开发以及确认有关。

 


2017-05-15 06:48:43

这些问题的确很有讨论的价值,我也好想知道答案,很想知道国外对这些问题怎么解决的。关于起始原料,现在cde对这个很重视,好多发补都有这个问题。所以起始原料分析方法(跟API不一样的话)的专属性是一定要做,破坏试验中明显增大的杂质是要研究的,起始原料合成路线中可能引进或产生的杂质也是要讲清楚的(跟提供厂家沟通),这样的话杂质跟踪才会有点眉目吧;中间体的极性相差很多吗,还是结构差太多?反正方法越多要验证的越多,研究越复杂,有的时候就是当初建立方法的时候就没好好考虑,以上是自己的小小心得,见笑~


2017-05-15 07:22:47

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