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现 > 资讯

西方循证医学的圈子,中药要不要进?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一些不懂中医药的人诋毁中医药让人痛心。”而在西方医学大肆发展的背景下,中药的发展更为艰难。不少人说中医药欠缺临床疗效验证数据,不值得一信。

· · ·

中国工程院院士、中国中医科学院院长张伯礼说:“一些不懂中医药的人诋毁中医药让人痛心。”而在西方医学大肆发展的背景下,中药的发展更为艰难。不少人说中医药欠缺临床疗效验证数据,不值得一信;也有人说中医药本就和西医不同,不能陷入西方循证医学的圈子里去,更不能混为一谈。面对中药国际化的严峻形势,我们又该如何走出去?

timg (20).jpg

中药疗效验证缺乏,遭遇挑战危机

早在秦汉时期,人们就用阿胶来滋补身体。经过2000多年的食用检验,阿胶早已成为国人心目中传统的滋补、补血上品,《本草纲目》还专门为阿胶做了详解。随着近年来阿胶原材料的紧张,阿胶的价格也水涨船高,但这并没有影响国人对阿胶的购买欲望。

可在过年期间,一篇《过年不值得买之阿胶》的微博在网上大肆传播,让许多原本计划购买阿胶作为伴手礼的人们,心里打起了退堂鼓。随后,微博的发布者@全国卫生12320迅速删除该微博,并诚挚地向广大群众道歉。按理来说,这件事情到这里也就该结束了,可还是有不安分的人借此机会攻击中医、中药,但奇怪的是,作为事件主体的阿胶企业全程保持缄默。对此,摩贝(上海)生物科技有限公司资深行业专家赵镇表示,这可能是各阿胶公司公关策略的需要。“其实,阿胶被证明有效或无效都挺难的。中药没有形成权威的验证体系,而质疑者是按化药的路数来质疑的,贸然反驳只会越描越黑。再就是对中医的看法,现在的中国本来就存在两个非常对立的群体,从对阿胶的质疑上升到对整个中医药的质疑,必然会引发大的口水战,这就把火力从阿胶身上转移开了,阿胶没必要再跳出来重新把火力吸引回去。”

更为重要的是,阿胶存在了数千年,阿胶企业也崛起了数十年。赵镇表示,龙头东阿阿胶对阿胶的定位已经从最初的补血品过渡到全面的生活健康守护者,又过渡到孝文化、高端礼品,其实现在产品的效果怎么样已经不是最重要的了,阿胶的价值已经从使用效果外溢到很多其他领域。再加上,当时临近春节,是阿胶礼品的重要销售节点。打口水仗有害无益,闷声发大财才是明智之举。

上海劲释咨询医药事业部总经理张孝东也认为,这是一场口水仗,没有其必要性。“阿胶在中国有着几千年的群众基础,并且在古籍医术例如《本草纲目》里都有迹可循,其重要性和药用性都不必过多提及,过多回应有可能会适得其反。”

两位专家都不约而同地认为阿胶企业与各媒体展开口水仗无利于己,其弊大于其利。以前对中医中药的反对之声是偶尔有之,但从这几年国家大力扶持中药发展之后,这反对攻击之声也是甚嚣尘上,甚至隔段时间就要大吵大闹一番。这其中,除了这次的“主角”阿胶,诸如三七、冬虫夏草之类的药材,也免不了被扣上“无用”的帽子。这背后也发映出我国中医药发展中一个不可忽视的问题:中药材的临床研究数据和疗效证据缺乏。

针对这个问题,张孝东表示,不排除现在人工种植影响了药材的药性,但是其本身的药效是不容置疑的。“我们现在存有争议的这些药材,在几千年的长河里,我们的先人都曾使用过并治愈了疾病,这些使用方法还存于古籍之中。但是现在那些不懂中医药的人,却用西方‘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的方式来看待中医,不同的事物用同一种方法来作比较是不科学的,这是他们在无理取闹。”

“我觉得,中医药是因为历史原因,没有形成传承有序的系统。对于中医药的基础性研究也不够,导致很多疗效和安全性没有办法被有效证明。”赵镇说道。他还指出,中医的培养较差,现在很多小一点的中医院都没有合格的中医坐堂,而患者的信任很容易被打破,只需要一次不合格的就诊就可能让他以后再也不信中医了。再者,中药的产业链很长,原料是其中很重要的一环,但现代工业的发展对其造成了极大的破坏,比如重金属污染、越来越极端的气候等等。而且面对如今如此之大的人口基数,按传统中药的调性和千人千面的原则,是很难满足正常的就诊需求的,需要形成新突破,这是目前还比较欠缺的。

从最近几年可以看出,化学药发展迅速,对国内的就医理念形成了强大的侵占,这样培养出来的就医理念其实并不利于传统中医药在国内的发展。此次阿胶事件发生后,网上有观点指出,这可能还和利益有关。有观点认为,这是部分利益集团,为了自己的目的,不断挑起事端。而这也是我们需要警惕的。

那么,从此次阿胶争议事件来看,我国传统的中药在以循证医学为主导的现代医学面前,是否遇到了挑战?

“是的,这是个很大的挑战。并且这个挑战还有愈演愈烈的态势。”赵镇说道。他还分析,现代医学是以西方的科学观建立起来的,这个跟传统中医药不太一样。随着西医日益强大,民众会越来越倾向于用西医的逻辑来验证中医,这是一个很大的挑战。

张孝东却认为,中医讲究望闻问切,在治病救人方面,是把人看做一个整体来治疗。而西方循证医学,一是一,二是二。它只是单一地针对某一个病症来治疗。如果用西方循证医学来看待中药的萃取还可以接受,但是看待中药整体是不科学的。“这两者的验证方式不一样,就注定不能混为一谈。而中药的疗效验证,需要另择方法,不是通过西方循证医学来验证。”

打铁还需自身硬,关键在于换新颜

众所周知,当前中药在疗效证据方面十分薄弱,尤其体现在中药国际化因此屡次受阻上。对此,有观点认为,中药也应该像西药一样进行化学成分的研究与疗效验证,但也有观点认为,中药不同于西药,没有必要。针对这两种观点的交锋,两位专家也有自己不同的见解。

“我觉得首先要建立区分意识,即单方型和复方型药物的区别。例如青蒿素,是从中药材中提取而来,它有自己的化学结构,有独立的分子式。但中医药大部分是复方型的,有些还有炮制的过程,此过程中药物之间会相互影响和联系。在这种情况下,用西方的疗效验证只适合某一些中成药,但对于整体中药而言,还是不合适的。将来有可能会做到复方验证,但是目前还是做不到的。”张孝东说道。

赵镇认为,中药要想走向世界,必须有自己的验证体系,这个体系需要被世界所接受。从现在看来,短时间内是完成不了的。那应该先参照西药的验证体系,结合传统中药,发展新中药。他还进一步分析指出,中药不适用西药的验证体系,一个重要的原因就是中药成分极其复杂,这在西药的验证体系里也很难解决。所以,传统中药还需要努力做基础性建设,慢慢摸索出自己的验证体系。“这是一个大体系的建立,需要做很多基础性的工作,是急不来的。总体说来,我们是需要两条腿走路的。”赵镇说道。

说到中药的疗效验证,张孝东有话说。他觉得,目前人工种植药材,对药材疗效的影响还真不小。“我们一直在强调道地药材,野生药材,不同的地域产出不同的药材,这样对于药材的疗效才是有保证的。而现在很多种植基地用大棚种植药材,控制温湿度,使得人参长得和萝卜一般大,这样的情况下来谈疗效,就是个伪命题了。”

对于怎样保证药材疗效,张孝东也给出了自己的建议。“从种植方面,我们要尽量少地使用化肥和农药,让药材的生长环境尽可能地贴近原生态,将药效提高起来,而不是只看到产量。中药厂在提取的时候也是看药材中的某一种含量达到了多少就达标了,对其他的要求就没有了。中医主要毁于中药,原材料好了,才能说疗效的问题。”

正如张孝东所说,自身检讨就在于对原材料的把控上。而从深层次来说,国家的强大是中医药走出国门的强大支柱。在以前,中医药是经验教学,由师徒或者父子口口相授,缺少一些书面总结。而接下来,我们还需要把总结经验的事项提上日程。

在中药国际化这个话题上,业内人士也提到了无数次。张孝东觉得,最重要的还是自身本事要过硬。除了这一点,赵镇和张孝东这两位专家不约而同都提出,要向日本的汉方学习。

“日本在植物萃取方面是很强的。我们所说的汉方,是几千年前他们从中国拿回去的古方。他们提取用的药材,也是从我们国家进口的,只不过他们强就强在现代的萃取技术。他们从药材中提取出纯度很高的药物成分,之后按照古方来配比,甚至还会进行改良。这种运用现代科技为中医药换新颜的手段,很值得我们学习。”张孝东说道。

文章来源:医药慧

461557077357842171.png


分享:

全部评论 ( 0 )

发评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