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7-05-03 11:59:29

你们做的溶出曲线能够拟合出N-W方程这样的关系吗?

Noyes-Whitney方程被普遍用来表达不同因素对于溶出溶解速度的影响,无论是dC/dt=DS/(Vh)(Cs-C)形式还是其他形式, 我们都认为其速率与面积S是正相关的。我一直疑惑的地方也是关于这个“面积”。

我查阅了几篇相关文献,其中有的探讨的是制剂(如片剂)的溶出性能,说S是指制剂的表面积;另外一些探讨原料药(粉末或颗粒),则用S代表粒子表面积的相关概念:如,微粉化技术可以有效提高药物的dissolution rate这是普遍被认可的了,很多文献再阐述微粉化技术产生作用的原因时提到:粒径的减小会增大颗粒的表面积,进而通过Noyes-whitney方程说明其速率的增大,说S是制剂的表面积我是可以理解的,

我的疑惑就是,S能否代表粒子(粉末)表面积来进行原料药(粉末)的分析?引申一下,即:Noyes-Whitney能否用来表达粉末状原料药的溶出行为?此外,溶出曲线代表溶出行为,我想知道你们做的溶出曲线能够拟合出N-W方程这样的关系吗?

回答 0 评论
您已邀请来回答问题
药物制剂×

3个回答

我认为S代表的是溶出过程中原料的表面积,并且此表面积是动态的,并不是固定的,如果原料压成片,以完整的片剂在溶出的话,S就是整个片剂的表面积(可以参考特性溶出速率的测定方法,即固定了片剂的表面积),如果崩解成颗粒,则S是所有颗粒的表面积之和,并且此表面积随着溶出过程中进一步崩解而不断增加。对于我们一般的片剂(辅料和原料混合体系),S为崩解后原料与溶出介质接触的表面积(还有一部分被辅料遮挡),经过微粉化以后或者固体分散体系,原料本身的总的表面积变大,在混合粉末或颗粒中与溶出介质的接触表面积也相对提高,溶出变化。

2017-05-03 14:08:51

个人认为S应该指的是真正溶出的主体,原料本身,而不是什么颗粒或制剂,说这个之前应该先了解下制剂比如片剂的溶出过程,对于难溶性药物溶出为限速步骤,过程大体为片剂崩解成大颗粒,大颗粒进一步崩解为细颗粒,最终药物溶出细颗粒中溶解,当然整个过程药物都在不断溶出。早期国内制剂说到的崩解限速往往是对于许多溶解性凑合的药物,但辅料崩解性较差如糊精,原料本身溶出速率问题不大,但片剂崩解成大颗粒速率较慢而影响溶出;如今普遍是真正的难溶性药物,辅料崩解行较好,溶出问题往往是最终的药物溶出,或一些颗粒崩解较慢或药物从中溶出困难。而N-W方程模型的各因素对应的可能更适合溶出的最后一步。

2017-05-03 14:20:23

方程都是抽象后的理论,必然要舍弃许多实际存在的影响因素,而突出主要影响因素,当如此时,实际测定药物溶出速率时不可能仅由S、C之类的因素而获得结果,个人觉得这些公式是帮助我们理解影响溶出的行为和因素,在实际开发中产生帮助,和理论性的研究目标不同。另外,关于S的问题,现在不是有了特性溶出速率的测定吗,一种特定的仪器,将原料压成类似片剂,能够固定其某一面的面积进行溶出而获得正常情况下原料表面积不断变化的影响。

2017-05-03 15:09:14

你的回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