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4-02-24 08:12:10

原料稳定,制剂却不稳定,老是降解怎么办?

曾经遇到一项目,进行原辅料相容性实验时就发现,原料与部分辅料相容性不太好,辅料用的也都是进口辅料,但因为是跟原研用的相同的辅料,就想着做成制剂变更下用量比例或优化下工艺就能解决了,做的溶出曲线也能发现相似度很高,f2基本都在70-80,但有关物质一直是个心病,解决不了!尝试过不同工艺,直压、湿法、干法都没能解决!后来,没办法,只好更换辅料种类,才勉强解决了,但一直觉得挺遗憾的,同样的处方,可能也是同样的工艺,怎么原研可以,自研就不行了呢,挺不甘心。。。
最近又遇到一项目,看原研的公布资料的处方组成,基本可以确定是湿法制粒!我就按照原研的处方组成湿法制粒制备处方,并放影响因素,同时也放了原研,放完后检测发现,原研虽然杂质有所增长,但也还好,自研杂质增长的是原研的一倍!处方也做过溶出,溶出现象也基本一样!我初步怀疑是水分的原因造成的,不想又因为稳定性的原因变更处方及工艺。忧伤呀。。。
大家有没有遇到过类似的问题呀,都是怎么解决的,有些什么建议呢!

回答 0 评论
您已邀请来回答问题
生物化学× 生物制药×

6个回答

针对这问题我先扔块砖。我做维生素,矿物质的品种较多,我就围绕这俩类原料聊聊。

第一、先说原料不同,曾经做某维生素片,看其原研应该是湿法制粒,所用辅料一致。放影响因素自研比原因下降速度快几倍。后来购买包裹的维生素,问题迎刃而解。(包裹的粉碎破坏下降速度也很快)
第二、说工艺,某维生素与矿物质一起的产品,二者放在一起不相容,二者分开制粒,在压片,影响因素中维生素下降速度明显快于原研,后期维生素包衣,在与矿物质部分混合压片,下降速度与原研基本一致。

2024-02-24 10:25:44

这个....我觉得你首先确定你的杂质是怎么产生的,自己降解还是被氧化还原等等~~如果API自己很稳定,是不是水分含量高了引起API降解?是不是辅料或其中的某些氧化还原物质引起API氧化还原?在什么条件下哪些有关物质增长快?高湿?高温?从杂质的增长途径反推回去寻找解决方案才是正途~

2024-02-24 10:26:19

这种情况属于正常吧!自制与原研的原辅料厂家不一致,原辅料有没有特殊处理,制备环境如何,关键参数如何控制,水分,包装等均可能影响稳定性。    

2024-02-24 10:27:08

制剂过程中有关物质发生变化可能因素基本上是:

1. 水分的影响。主要要看原料药对水分是否敏感。

2. 晶型的影响。主要是制剂过程中是否破坏了原料药稳定的晶体结构;或者进行了微粉化。

3. 辅料中是否有杂质或者官能团会和主药发生反应。这个比较复杂,原辅料相容性不一定能做的出来。


2024-02-24 10:28:07

辅料相容性可以,做成制剂以后不可以,那就主要考察制粒压片过程中有没有造成原料晶型的改变,还有,重点关注原料药的物理化学性质,在各种条件下的稳定性,也许辅料用量会造成物料环境的改变

2024-02-24 10:28:44

从根本上找原因,如对原料的结构方面分析杂质产生的可能性及途径,对辅料选择或影响因素进行控制或限定。

结合原辅料相容性试验,对杂质产生的环境因素如,光照、高热或者高湿条件对制剂稳定性影响判定,也可结合破坏试验结果,对包装选择或者储存环境控制。

2024-02-24 10:29:55

你的回答